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 田鹏 10月31日,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全面披露了2024-2025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评价结果。 5,366家A股上市公司参与了本次评价。最终,1001家企业获得A级(优秀)评级。 3,573 家公司被归为 B 类(良好)。 653家公司被评估为C类(合格)。 139 家公司被列为 D 类(不符合资格)。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努力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同时,将不断优化相关信息披露指引,细化信息披露要求并为公司合规披露提供更清晰的操作框架。另一方面,该法对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起到了有效的震慑作用,有效强化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体责任。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期待未来进一步深化信息披露监测评价体系。另外,评估指标主要集中在“有效”和“相关性”。另一方面,监管可以加强评估结果的应用和转化,促进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市场行为更加紧密地配合,形成“评估-改进-强化”的良性循环,最终有助于构建更加透明、健康的资本市场生态。优化合资企业信息披露质量A、信息披露质量评价内容主要针对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维护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遵守社会责任披露等。最终评价结果由公司自评和交易所审核确定。从2024年至2025年的评估结果来看,A类至D类的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18.65%、66.59%、12.17%和2.59%。据沪深交易所官网统计,2023年至2024年,共有5054家A股上市公司参与评价(北交所)。 A类至D类公司数量占比分别为18.03%、66.86%、12.11%和3.01%。信息披露评价结果的公布有利于规范操作以及公司的业务管理,特别是建立“积分”制度。例如,在股息方面,我们会制定详细的中长期股息计划,提高股息率并设立奖励积分,例如每年多次股息。在投资者业绩层面,单独设立评价条件。上交所重点响应“提质增效、讲效益”,实施回购增持。深交所重点实施“盈利质量双提升”活动,引导股东成长。这些细则引导上市公司有针对性地提升评级,在提升评级的过程中实现规范化运作和治理能力的内生提升。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照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信息披露质量是体现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因素。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严厉惩治财务造假,可以产生强有力的震慑作用,推动市场“规范治理”的建立。 “理性、绩效、价值提升”的良性循环,最终将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多方位努力提升信报披露质量,虽然D类公司占比由上季度的3.01%下降至2.59%,但仍有139家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B类公司占比仍是绝对主导力量A股市场虽然这些公司普遍满足了基本的信息披露合规要求,但仍存在明显的缺陷。深度和准确性。在此背景下,一方面,监管层正在优化信息披露规则,为企业提供更清晰的质量提升路径。同时,依靠行政处罚、纪律处分、调查监管、现场检查等措施,构建对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全链条、立体化的震慑网络。数据显示,2024年至2025年8月,证监会已对67家违法违规退市公司进行立案制裁,33家退市公司因涉嫌泄密犯罪被移送。此外,今年上半年,沪深三大证券交易所对160家A股上市公司258起市场违规行为进行监管。其中,信息披露违规案件101起,占39.15%。如果我们想有效地建立一条德对于未来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质量,我们还需要针对性地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还要建立制度、执行、监督等多方面、长效的体系。田立辉认为,要形成更具威慑力的监管体系,监管层面应重点从“完善制度、强化技术、提高意识”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公开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问责机制,通过提高违法成本强化对违法行为的处罚。二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运用。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可以打造实时监控系统,动态跟踪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实现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早期发现和修复。并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最后,定期举办企业高管专题课程,加强教育培训,加深对最新监管要求的理解,提高根源披露合规意识。康德智库专家、泰和泰律师事务所(上海)合伙人、金融证券业务部副总经理唐尧表示,上市公司作为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需要提高内部管理和信息呈现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信息披露管理。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分工的制度。另一方面,在保证信息披露安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信息披露的可读性,用简单、通用的语言表达。保证内容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使不同知识的投资者能够准确了解企业信息,有效保护自己的知情权。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拥有他们所拥有的东西并采取相应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