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 彭岩 近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南京银行、广发银行等银行机构开始招聘2026年博士后研究人员。与往年相比,本次招聘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凸显银行迫切需要拥有“金融+科技”相结合的人才。苏州商业银行特约研究员薛红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该行未来的战略重点将从传统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科技驱动发展。银行正在将人工智能技术从效率工具升级为价值驱动器,并致力于构建智能银行业务系统。未来,银行竞争将不再仅仅取决于资本规模,而是取决于技术应用能力。占据主动、掌握成熟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的银行将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强调“动手”导向 从已公布的招聘信息来看,各银行均明确表示优先考虑有跨境“金融科技”经验的人员,优先考虑业务经验和专业资质。研究主题的配置更直观地表明了银行业对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前沿技术在金融晚宴中应用的战略重点。 11月18日,南京银行宣布,该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将于2026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申请人必须在 t 完成博士学位近三年内达到国家或国际水平,或计划于2026年7月毕业且年龄不超过35岁。专业经验涵盖经济、金融、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经验。如果条件相同,我们会优先考虑有财务经验的人。此前,广发银行还公布了2026年博士后招收计划。申请者为2024年1月至2026年8月期间毕业的博士课程学生,年龄必须在35周岁以上。(以办理入学手续之日起为准)须在国外取得文部科学省的学位证书或博士学位证书后方可入学。就业指导重点关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化金融等领域重点人才引进,理、工、经、财等培训相结合,优先考虑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此外,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近期同步启动2026年博士后招聘工作。各行在研究主题的设定上,紧密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强调实用性和未来潜力。例如,南京银行已将“人工智能增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列为研究课题之一。中国银行重点研究“人工智能和大规模建模技术在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广发银行重点开展“人工智能提升FICC客户交易服务创新研究”、“加强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有效防范研究”重点领域风险与解决方案”、“研究进一步推进数字金融建设,提升科技引领能力”等前卫话题;战略重心转变薛红燕表示,这是银行业在净利差持续收缩、传统营收模式承受巨大压力的困难情况下必须推动的战略转变。银行迫切需要依靠技术改进重塑核心竞争力。如今,人工智能技术不仅仅是辅助工具,而是提高风险管理精准度的重要手段。优化客户服务、建设智能银行体系等主题的确立,标志着银行业正在从单纯追求规模转向利用科技重塑金融服务底层逻辑寻求效率与风险管理的平衡。成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的战略重点。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立辉表示,这一趋势体现了银行业人才需求的深刻转变,从“单一技能”向“跨界融合”和“论文导向”转变,体现了向“价值创造+问题导向”的转变。银行重视行业经验和专业资格,并且越来越青睐具有“金融和技术”经验的候选人。与大学注重学术研究不同,银行更注重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和可审计性。我们还强调银行内部的团队合作和监控实践,以缩短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银行需要懂金融业务、精通人工智能技术运用的“桥梁人员”。 《行业经验》“提到”的要求明确体现了“可行性”,凸显了银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迫切需要。田立辉进一步补充道:“当前,银行正在将战略重心转向‘AI+’。 “未来银行将重点关注三个主要方向:智能风险管理、智能客户。”他补充道。依托人工智能技术重塑核心竞争力,实现从“金融服务提供商”向“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升级,智能化服务和运营不仅是技术的重复应用,更是商业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标志着银行业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或采取相应行动并自行承担风险。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